文| 罗山
于谦出生时,听说啼哭稀奇响亮, “骨相异常”,7岁时,有个叫兰古春的僧人惊讶于他的相貌,说:“他日救时宰相也。”民间也留下许多少年于谦的传说,在传说中,于谦总是以神童形象泛起。于谦15岁成为秀才,16岁来到吴山三茅观苦读,此处离家不远,吴山紧靠南宋皇城,故昔时金海陵王完颜亮有“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诗句。祖父有一幅文天祥画像,于谦则将一段文天祥的赞词抄下来挂在座旁:“呜呼文山!宁正而死,弗苟而全。孤忠大节,万古修传。我瞻遗像,清风凛然。宁正而毙,不苟而全。”也就在这一时期,少年于谦写下了著名的《石灰吟》,朴直无畏的性格已经罄露。
22岁时,于谦在家门口的杭州府学加入乡试,考中全省第六,中举人,第二年(1421)从家乡进京赶考,中进士,这个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同龄人。此时的北京城工程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于谦踏入了几个月前刚刚建好的紫禁城加入殿试,又在崭新的奉天殿上履历了荣耀无比的传胪大典,眼见了这座雄伟首都建成的时刻,他的运气也在此时与这座都会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于谦像
今后4年,于谦一直在地方当七品监察御史,难过回一趟北京,但于谦每次面见天子时都“音吐鸿畅”,声音异常打动听,让刚即位不久的宣宗朱瞻基为之“谛听”。于谦此时的顶头上司是都御史顾佐,此人在民间有当世包拯的美誉,但在政界人人都忌惮他。顾佐性格坚毅刚烈,疾恶如仇,不爱交际,入内廷办公总是独处一间小夹室,不到议政时间,绝不与官员们群坐,人送外号“顾独坐”。这样的向导对下属自然也异常严酷,但唯独于谦总是能获得向导的欣赏,无他,狷介的顾佐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接棒人。
宣宗朱瞻基继位昔时,叔父朱高煦果然造反,想模拟他爹朱棣再来“靖难”一把,夺侄儿的位,效果当月就被平定,城里人人都想绑了他出城献给官军,朱高煦不得不逃出城门投降。宣宗御驾亲征时,专程叫上了谁人声如洪钟的监察御史于谦,让他在军阵前怒斥朱高煦,历数大罪。这个朱高煦是个充满恶趣味的莽夫,一辈子最大的兴趣就是折腾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俩,最后贬为庶人了还念兹在兹,趁皇上朱瞻基不注意,一脚将皇上绊了个大跟头,皇上气不过,叫左右搬来三百斤大铜缸将朱高煦扣在内里,朱高煦竟然把缸给顶起来了,可见这人是何等的嚣张跋扈,一身蛮勇。而于谦就地“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把朱高煦骂得“伏地战栗,称万死”。于谦替皇上重重出了一口恶气,朱瞻基异常开心,重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