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最近正在播出的《大秦赋》带热了关于秦始皇的讨论。
同时,不少网友也在预测秦始皇的样貌:有人说张鲁一不像秦始皇,也有人以为富大龙的形象更适合去演秦始皇。
但秦始皇到底长什么样呢?
很多人的第一反映也许是:上学时教科书上不是有秦始皇的画像吗?
但实在那张画像并不是秦始皇的真实样貌,而是后人凭据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推演出的形象。《历代帝王图》中也并没有秦始皇的形象。
事实上,检索史籍资料,我们也并未发现针对秦始皇样貌的写实画像。
像明代《三才图会》等书中的秦始皇画像虽然面目清晰,但其“画风”显著并不写实。况且其成书年月距离秦始皇的时代相去甚远,这些画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历史上真实的始皇样貌,更难以确定。
既然无法通过画像直观地领会到秦始皇的长相,我们还可以看看昔人是如何用文字举行形貌的。
但这些纪录也并不统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心。”而《太平御览》形貌的则是,“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长八尺六寸,大七围……”
这实在是两段有不小分歧的形貌。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段话来自于秦国大臣尉缭的说法。翻译过来就是:秦始皇高鼻梁、细长眼睛、胸脯似鹰、声音如豺,这种人刻薄少恩,心如虎狼。
郭沫若甚至依据这段形貌以为,秦始皇的这些特征是“生理上的缺陷”,由于他患有“软骨症”。这固然都属于后世凭据文献资料的预测,只是一家之言。
而在《太平御览》中,秦始皇似乎换了个形象。其中的纪录是一个我们能想象到的典型的帝王之相。仅从“长八尺六寸”这句来说,根据秦制1尺合今天的23.1厘米盘算,秦始皇身高就靠近2米。而从其余字句来看,其给人感受应该是腰身粗大、浓眉大眼。
一边是被后世史家预测得了“软骨症”,另一边的纪录又是高大魁梧。即便在史籍文字纪录中,秦始皇的相貌也并不清晰。
也许也正是因此,现如今秦始皇的影视形象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显著是帝王之相,有的则形似路人。
事实上,这些文献纪录都和古代相术相关联。其也许并非是完全客观形貌某人的样貌,而是通过人的外貌说明其性情、运气等。
相较于这些看似有些脸谱化的形貌,新发现的质料以及考古功效给我们提供了更深入领会秦始皇形象的机遇。
《赵正书》出自北京大学接受社会捐赠获得的西汉竹简。其中一些纪录与传世文献互有收支。
例如,《赵正书》载,秦始皇出游天下时病重,“喟然流涕长叹气,谓左右曰:‘天命不可变欤?吾未尝病云云……’”
从这样的纪录中来看,秦始皇的形象似乎更具有人之常情了:当他自知将要不久于世后,哭着问身边人,天命岂非不能改变了吗?临终前,秦始皇还很挂心自己的孩子,“吾哀怜吾子之孤弱”。
不外,遗憾的是,在这些竹简中,我们并没有发现关于秦始皇相貌的纪录。
至于秦始皇事实长什么样,考古研究结果或许可以给出一些预测。
《秦陵头骨之谜》截图
几年前,研究人员依据秦陵四周出土的男性头骨,对其样貌举行了回复。有说法以为,该头骨的主人或许是秦始皇诸多儿子中的一个。这意味着,我们也许可以从这一回复样貌中看到秦始皇的影子。
现在,你再一次看看文章开头那张张鲁一的剧照,是不是会有豁然开朗的感受?(完)
参考资料:
《史记》《太平御览》《三才图会》《郭沫若全集》《秦陵头骨之谜》《始天子的长相》《秦始皇形象论略》《北大藏汉简〈赵正书〉中的秦始皇形象》《论史书中的帝王形貌纪录及其演变》《相术起源与中国古代运气观》